<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祁连概况 领导风采 政务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应急管理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按公文种类分类 > 州府文件
        海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批转《海北州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来源:    时间:2018年09月06日    

        HBFS00-2018-0005 

         

        海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批转《海北州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

        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北政办〔2018130

        各县人民政府,青海湖农场,州政府各部门: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的《海北州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实施细则》已经州政府研究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829

         

         

         

         

         

         

         

         

        海北州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健全建筑从业人员信用体系,促进我州建设领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规范全州建设领域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预防和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劳动者工资被拖欠问题,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6118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规〔201716)、《青海省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青海省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的通知》(青解薪发〔20171号)、《海北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方案》(北发〔20179号)及《青海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凡在我州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水利、电力、林业、环保、旅游、扶贫、交通、教育、机场、移动通信、村容村貌整治、整村推进、煤矿及非煤矿山等各类建设项目工程的行业主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以及其他建设项目工程的行业主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均应当遵守本细则。

        本细则中的施工总承包指的是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直接签订施工合同的工程承揽模式。

        第三条  本细则所指的农民工工资指服务于施工企业,从事各类建筑活动的施工人员的工资。

        第四条  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实行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全州范围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民工实名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各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所辖区内建筑工程实名制进行监督管理;水利部门负责全州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实名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各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所辖区内建筑工程实名制进行监督管理;经信部门负责全州范围内电力、煤矿及非煤矿山、电信、移动、联通农民工实名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各县经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所辖区内建筑工程实名制进行监督管理;林业部门负责全州范围内林业种植、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实名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各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所辖区内建筑工程实名制进行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全州范围内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实名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各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所辖区内建筑工程实名制进行监督管理;交通部门负责全州范围内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实名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各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所辖区内建筑工程实名制进行监督管理;旅游部门负责全州范围内旅游开发及旅游扶贫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实名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各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所辖区内建筑工程实名制进行监督管理;教育部门负责全州范围内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实名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各县教育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所辖区内建筑工程实名制进行监督管理;扶贫开发部门负责全州范围内扶贫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实名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各县扶贫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所辖区内建筑工程实名制进行监督管理;其他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负责全州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实名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各县其他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所辖区内建筑工程实名制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严格落实工资支付各方主体责任。严禁将工资发放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施工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发生的农民工工资承担全部支付责任,分包企业对分包工程发生的农民工工资承担直接支付责任。

        施工企业不得以被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为由拖欠农民工工资。

        施工企业作为用工主体,对农民工工资的支付承担举证责任。

        施工企业之间依法分包工程应当签订分包合同并至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分包企业应当依法支付分包工程的农民工工资,不得以总承包企业拖欠分包工程款、分包劳务款为由拖欠农民工工资。分包企业未履行支付责任的,总承包企业对分包企业拖欠的农民工工资承担连带支付责任。

        第六条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工程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致使无法履行实名制管理的,予以相应处罚并责成建设单位限期整改,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企业依法承担清偿责任。建设单位将专业承包活动纳入总承包合同内容后另行指定承包人,实际未由总承包单位履行或管理的,如通过查证工程款往来记录、纳税记录、考勤和工资支付记录等,事实明确的,认定为建设单位的违法发包行为。

        第二章 农民工实名制

        第七条  本细则所称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以下简称实名制),是指建筑施工企业按照规定,将本州续建、改建、扩建、自建、新建项目的建筑业务工人员基本信息、项目信息、考勤记录、工作量结算记录、工资支付信息、工人信用信息等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动态记录,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用工管理及工作量结算工作,最终将工资发放到务工人员本人,从而保障农民工权益,规范企业用工管理,维护社会安定的管理制度。

        第八条  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协调,四县政府分别建立建筑业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信息平台。

        第九条  农民工实名制以建设项目为管理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对实名制管理工作负总责;施工总承包企业应设立农民工管理专门机构,将农民工工资支付与实名制管理纳入管理范畴。项目部应设立农民工管理员,负责该项目的农民工管理工作。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分包企业应设立农民工管理专门机构,并在项目工地委派现场负责人、劳务队长、劳资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本企业施工范围内的实名制管理工作负责。

        第十条  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应完成施工现场考勤管理设备的安装,完成从业人员基本信息上传,在工程项目开工后对农民工进行日常考勤记录,并与我州实名制系统平台完成数据对接。

        第十一条  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出入考勤管理,所有出入工地现场的农民工均需进行考勤管理,未经考勤的不得出入施工现场,考勤记录应上传至我州实名制管理系统。

        第十二条  施工过程中,有人员信息发生变化的,施工企业应当及时通过实名制系统进行更新。有新进人员的,未录入系统前不得进场;人员撤离现场的,应在3日内将撤离信息录入系统。

        第三章 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及银行代付制度

        第十三条  本细则所称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所在地银行,为其招用的农民工开设的工资专用账户。

        第十四条  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实行分账管理,将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材料款等相分离。

        第十五条 施工企业应当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施工内容、计价方式、工资标准、支付时间、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

        第十六条  施工企业(包括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应当为招用的农民工个人办理实名制工资银行卡,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支付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交开户银行通过其设立的工资专户直接将工资划入农民工个人银行卡。

        第十七条  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工程项目部应当设立劳资专管员,负责该项目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录入、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监督管理;分包企业应当配备劳动用工管理人员,负责及时向施工总承包企业报送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劳资专管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应当在“农民工维权告示牌”上予以公示。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与总承包企业、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应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每月及时确认进度产值,并根据合同约定向承包人企业工资专户存入不低于当期工程款20%的专户资金;应发工资高于当期工程款20%的,则按照实际工资数额存入工资专户。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未按合同约定划拨工程款致使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当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向工资专户注入资金,用于农民工工资发放。

        第二十条  用工企业应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经农民工同意可每月暂付部分工资,支付额不得低于海北州最低工资标准。但在农民工退场、工程结束或其他重要节点,应及时结清工作量,足额支付剩余工资。

        对于工期不足1个月的临时性用工,可以现金方式支付,并做好书面记录,在工期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结清。

        第二十一条 项目竣工验收结算并结清农民工工资后,施工企业可将工资专户注销。

        第四章 失信行为认定及惩戒机制

        第二十二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列入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的内容,检查结果作为企业信用考核的重要依据,并根据《青海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规定,与信用评价、评优评先、市场准入、招标投标等挂钩。

        第二十三条  被认定为未实行实名制管理行为的,按照失信行为性质给予相应的惩戒。有下列情形的,认定为一般失信行为:

        (1)施工企业未在项目现场安装实名制管理系统并落实相应考勤管理制度的;

        (2)施工企业未按月结清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支付表的;

        (3)施工企业未设立农民工工资专户的;

        (4)施工企业未委托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的;

        (5)施工企业未从农民工工资专户发放工资的;

        (6)建设企业未向总承包企业农民工工资专户存入工资资金的或存入资金未达规定比例或数额的;

        (7)建设单位违法发包造成无法履行实名制管理的;

        (8)其他违反实名制管理要求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的,认定为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较重失信行为:

        1)一般失信行为的当事人接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信用提醒后无故不纠正相关失信行为,或者无故不参加约谈、约谈事项不落实,经督促后仍不履行的;

        2)当事人1年内发生2次以上同类一般失信行为或者1年发生一般失信行为3次以上的。

        3)发生一般失信行为并造成农民工欠薪上访的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的,认定为严重失信行为:

        1)当事人1年内发生2次以上同类较重失信行为或者1年发生较重失信行为3次以上的。

        2)发生一般失信行为并造成群体性欠薪上访的。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查处违法行为并作出行政处理或处罚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管辖权限将其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

        1)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酬,数额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的;

        2)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

        将劳务违法分包、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且符合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将违法分包、转包单位及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一并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

        第二十七条  发生失信行为的建筑施工企业,将根据《青海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扣减相应信用分值。对于发生失信行为的建设单位,根据其失信程度,按照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青海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予以信用惩戒。其中,对于房地产企业,根据《青海省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施行》的相关规定,在项目货币资本金管理、预售许可管理、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方面作出相应限制。

        第二十八条  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监督并督促四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青海省社会法人信用行为联合奖惩暂行办法》和《青海省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的规定,将相关信用信息向省、州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报送。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海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生效,有效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