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是要有信仰的,没有信仰就失去了精神家园。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依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领导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实践,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根本性的伟大胜利。当代和21世纪的新时代里,我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共产党人信仰的核心内容,是指导我们行动的强大思想武器,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不松懈,作为我们立党强国之根本。
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甘苦共患难,血肉相连,团结一致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力量。“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产生。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这话是斯大林同志说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也雄辩地印证了这一点。信仰信念,是人的精神家园,攸关我们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社会制度等诸多重大问题。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状态中的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斗争全部失败了。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
翻阅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中国近代史,内外矛盾空前尖锐,相互斗争极其复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时期、长征路上、抗日烽火里、三大战役中,外部的围追堵截、疯狂的大屠杀、旷日的坚守、残酷的搏斗,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以及无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地狱之火,使得中国革命成为一只火中凤凰,涅盘重生,从苦难走向辉煌。
胜利来之不易,胜利靠什么?“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伟大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信仰筑就伟大的奇迹。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仰,成为中国革命的指路明灯,引领中国革命的航程光芒万丈、灿烂辉煌!
长征路上,有数不清的雄关险隘,却挡不住具有崇高革命理想的红军将士。他们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水急浪高、重兵把守的大渡河上,留下了十八大勇士的英名;在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上,红军犹如钢铁洪流、翻越而过;在荒凉泥泞、气候无常的大草地上,英雄的战士就是倒下了,手还指着前方;而斗志顽强的女战士,爬冰卧雪,行军打仗,和男战士一样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这就是信仰的伟力!
何为信仰?何为信念?信仰和信念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信仰是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总方针,即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称之为真理或主义;信念则是关于社会和人生的基本信条或奋斗目标,称之为理想。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统率和影响着不同层次的理想信念,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信念受信仰的影响和协调,支撑着信仰,归总于信仰,丰富和发展着信仰;信念常常是在某种信仰的指引下确立的,信仰往往是在践行信念的过程中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为一体的崇高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不二选择!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相信社会主义,是信仰,也是信念。
我们之所以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突出地表现在它能够为人们提供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包含解决所有问题的现成答案。社会发展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是马克思主义原理过时的原因,而恰恰是马克思主义需要与时俱进的事实依据。破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问题,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同行,永远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思想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毛泽东同志曾告诉过我们:“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他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被创造出来。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人们,需要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征途新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究竟靠什么驱动?谈及这个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国内多个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到位。
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们的建党之魂、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必须毫不动摇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化为信仰和灵魂,学习理解深透,贯彻落实到位,取得建设实效。
毋庸置疑,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主要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结论和答案,而在于它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不休止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汲取正反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态度。正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使人愈加清晰地看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特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表现出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以及由此而得出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结论。我们党之所以再三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正在于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本质。
健康的信仰状态,应该是首先信仰科学,并逐渐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信仰坚定性的理论基础,而信仰坚定性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性的内化,化作坚定的信念和情感;事实依据、规律概括、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学说始终如一的要素。事实、规律、实践,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全过程。党的十八大大发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这样,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就现实地摆在全党面前,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依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巨大的勇气和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从而确保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是宽领域、多方面、深层次的,它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阐述以及其他重要讲话中,主要是:在发展的历史方位上,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在发展的矛盾内涵上,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在发展的基本方略上,创造性地提出“十四个坚持”;在发展的责任担当上,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发展的理论指导上,创造性地提出“新发展理念”;在发展的规划上,创造性地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发展的基本遵循上,创造性地提出“四个伟大”的总体思路;在发展的政治保证上,创造性地提出“四个自信”的重要思想;在发展的基本原则上,创造性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断;在发展的外部条件上,创造性地提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载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构想;在发展的保障力量上,创造性地提出“强军兴军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发展的领导力量上,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发展的进程上,创造性地阐明“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严正立场等等,绘就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认真贯彻落实、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信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理想在征途中闪烁,信仰在实践中结果。将信仰化作实际行动,攀登理想之巅,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也没有偶然的奇遇,更没有铺满鲜花的道路,有的只是担当、担当、再担当,奋斗、奋斗、再奋斗。社会主义建设绝不是坐在咖啡馆里喝咖啡,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而是要扑下身子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然而,时至今日仍有些人采取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态度,对于中央的决策部署,要么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电落实文电,只传达不落实,责任“空转”,应景造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要么挑着贯彻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干,利小的对付干,没利的就不干,敷衍塞责,懈怠渎职,弄虚作假糊弄上级;要么空泛表态,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出工不出力,甚至阳奉阴违,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些问题隐藏很深,不易察觉,却危害很大,很有可能成为腐蚀党的纯洁性的一剂毒素,阻碍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必须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入手,强化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营造追梦圆梦的良好氛围,真正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融入思想,融入工作,指导实践,指引建设,使其迸发出不竭的生命力,结出丰硕果实。
心中有信仰,肩上有力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心中追求美好生活,手上做好眼前工作,这就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不断向共产主义迈进。毕竟,我们的信仰就是从大多数人的生活实践中生长起来的,而指导我们行动的思想武器,就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人间正道,沧桑巨变。当代和21世纪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在深入探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加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大道之行,必有正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