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祁连概况 领导风采 政务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应急管理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项目
        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
        来源:    时间:2020年03月18日    

        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和强化公务交通补贴的发放管理,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青海省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青发办〔2015〕45)和《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县

        直各党政机关及其所属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包

        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

        第三条  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范围人员:各党政机关在编

        在岗的处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第四条  公务交通补贴每人每月发放标准:正处级1200

        元、副处级1120元、正科级750元、副科700元、科员及

        以下650元。

        第五条  为解决单位内部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平衡问题,各车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可自主决定集中部分公

        务交通补贴统筹使用,单位统筹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

        5%,统筹资金使用应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报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车改办”)备案。凡统筹使用公务交通补贴的单位,公务交通补贴统筹后,该单位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也按统筹比例相应调减。

        第六条  县财政局根据县车改办对各单位车改实施方案批文,将各部门、单位应发交通补贴统一纳入该部门年度

        部门预算予以保障。

        第七条  对超编保留公务用车的部门,每多保留1辆车,县财政每年扣减该部门公务交通补贴5.18万元。因多保留公务车辆而减少的公务用车补贴,县财政不再另行安排,各单位应自行调整发放标准,不得挪用其他资金弥补发放。

        第八条  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项目,除单位统筹部分外,原则上随工资统一发放。参加车改并纳入财政统发工资的单位,公务交通补贴随工资实行统发;参加车改但没有纳入财政统发工资的单位,由单位按其现行工资发放方式自行发放。各单位统筹的公务交通补贴,县财政以公务车辆运行经费形式拨付对应单位使用。

        第九条  车改单位要严格公务交通补贴资金预算管理,严格按照车改范围的在编在岗人员数量和职级测算补贴数,不得擅自提高或减少补贴标准及扩大补贴范围;以实物保障方式提供了工作用车的人员,不得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对公务交通补贴发放过程中存在虚报数据,造成财政资金损失,要从单位部门预算经费中如数扣回,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由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如本办法内容与省州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内容相抵触时,以总体方案内容为准。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