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祁连概况 领导风采 政务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应急管理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简报
        峨堡镇:党建引领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实践
        来源:    时间:2020年04月22日    

        近年来,峨堡镇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和关注支持下,突出党建引领核心,抓“四治”、强“四微”,全力构建“一核四治四微”基层治理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社会化、法制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走出了一条符合本镇实际的乡村治理新路子。

        党建引领下好乡村治理“一盘棋”

        峨堡镇始终坚持党建为引领,以“两个三”为载体,即开展“三项活动”、建立“三项制度”,健全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开展党支部比服务,党员比先进,群众比贡献的三级“三比”活动,优化组织体系,凝聚全镇合力;整合党建资源,联合镇属各单位开展“党建联盟”活动,打造多方联动的基层治理格局;开展“十星级”党组织和党员评定活动,加强对无职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的分类管理。建立村民议事制度,激发牧民议政参政积极性,全力推进村民自治;建立“十户联防”工作制度,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边界“七联”工作机制,打造了信息共享、工作互补、积极联防、团结互助的平安边界。目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趋于完善,乡村善治之路逐渐明朗。

        “四治”一体打好多元共治“组合拳”

        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目标,我镇不断深入推进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四治”一体的乡村社会治理“善治”工程。“自治”方面:根据各村实际,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深入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五星级文明户、好人好事等评选,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五年再提升行动”;积极推行户长制、生态文明流动红旗评比制,把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履行村规民约、参与公益活动情况作为牧户信用贷款、五星级文明户评比、国家惠民政策优先享受的重要依据,推动硬机制和软约束并重、重教育与强引导并行,从而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19年,峨堡镇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法治”方面:坚持完成“百十零”三项指标,即利用“法律八进”活动、“支部统一党日”活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活动及党员大会、群众大会,扎实开展法律知识宣讲,做到法律知识宣讲覆盖面达100%。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充分发挥各村人民调解员作用,实现“小事不出调解室、大事不出村两委”,做到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0%以上。发挥村党支部法治副书记、村级法律顾问、村警、人民调解员等专业法律队伍的力量,开展法律服务行、调解进万家等活动,引导牧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做到法律服务群众零距离。延伸“德治”,通过“道德讲堂”、“帐篷学堂”、“干部夜校”等学习平台,强化牧民群众和村镇两级干部道德教育。成立以党组织书记、三老人员、党员、先进典型、脱贫光荣户为主体的五人宣讲组,开展书记讲党课、三老人员讲变化、党员讲感受、先进典型讲事迹、脱贫光荣户讲感恩活动,全面提升牧民道德水平。2019年,黄草沟村党员元旦才项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白石崖村银木措、桑德海家庭被评为“移风易俗先进家庭”。“智治”扩面,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采用GPS定位系统,精准采集村“两委”驻地、基础设施、乡村道路、寺院、驻镇机关单位等组织的坐地坐标以及牧场边界,收集939户的30000余条基础信息,建立“精准数据库”,为“智慧峨堡”奠定基础。以“精神扶贫”为目的,开展党员“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活动、脱贫光荣户评选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勤劳节俭、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坚持做到“扶志”又“扶智”,实现贫困户精神、物质双脱贫的目标。

        “四微”发力织好乡村治理“服务网”

        在乡村发展治理中,坚持从细小细微之处着手,积极推行“微调解、微治理、微感化、微服务”的“四微”模式,助力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加大“微调解”,各村设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充分发挥由法治副书记、驻村干部、村“两委”、村警、人民调解员组成的调解队伍特长,深入牧户家里、帐篷、放牧现场,着力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做好“微治理”,以全镇5个大网格、16个中网格、84个小网格为基础,每十户设立一名户长,建立“十户联防”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户长”们的优势,扮演好“政策宣讲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安全隐患排查员”、“入户引导员”等“十大员”,实现“微治理”长效化、机制化。倡行“微感化”,组织村干部、群团组织、“三老”人员,联合镇卫生院、司法所,开展访疫情期间留观人员、访生活困难人员、访社区矫正人员等“三访”活动。设立群众说事议事厅,制定群众说事议事登记册,搭建群众说事议事评事平台,对群众的所访所说由分管领导认领解决,并进行“回访”,提升群众满意度。加深“微服务”,建立镇便民服务中心、峨堡村“一核四治四微”综合服务中心,并以此为模板,在各村推行,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根据牧区群众居住分散、部分牧民距离镇政府较远的实际情况,实行乡镇干部“周三”办公制和村“两委”轮流坐班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止目前,开展集中办公300余次,法律服务行35次,群众开展议事、评事2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