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发展新经济,创新是核心,而创新之源的关键,是人才。在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正对不同类别人才都亮出了哪些政策的组合拳?
“新经济十六条”用1200多字,从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与保障机制、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四大方面向全社会释放出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强烈信号。
行业领军人物,一个人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根据现有的相关规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年龄一般在60岁以内,而实际上不少人才超过了这个年龄界限。“新经济十六条”不仅果断取消了年龄限制,还提出直接给予高层次人才50万——200万不等的奖励。针对他们在湖北的生活,不仅量身订制居住、就医、子女上学等安居政策。
而创新探索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将过去针对个案的优惠政策变成针对所有高层次人才的普惠政策,让他们能够在湖北安心创业。
湖北有128所高校,16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智力密集区。但是每年40多万毕业生留在湖北的并不多。“新经济十六条”实施“我选湖北计划”对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大学生给予2万——20万不等的扶持政策的同时场租、水电、宽带、公共软件等都会给予补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新经济提供更加优厚的创业、创新氛围。
针对新经济领域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现实,“新经济十六条”明确要制定紧缺专业人才目录,并以此给予重点支持。
未来湖北还将建立集成电路、卫星导航、生物健康、智能制造等实训基地,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新型技能人才将涌现。
对于科研人员普遍关注的职称问题,“新经济十六条”也做了细致的考虑。比如说,弱化论文着作的考核比重,加大科研成果的考核比重,对从事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加大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等市场因素的考评权重。对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引进的人才可以直接认定高级职称等等。1200余字干货满满,释放的是湖北激发人才活力的诚心务实之举。
有了人才机制作为支撑“我选湖北、我为湖北”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湖北,必将迸发更大的创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