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县旅游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省、州旅游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得以不断加强,使旅游业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2014年,旅发基金倍增为400万元,杠杆效应明显,全县农(牧)家乐总数67家,具有一定接待规模的宾馆达到59家,床位数达到8000余张。全县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2300余人。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有效缓解了旅游旺季“一床难求”“一桌难得”的井喷现象,提升了我县城镇整体接待水平。截止9月底,我县共接待游客1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31.8%和52%。
一、2014年旅游工作推进情况
(一)因地制宜,突破瓶颈,旅游基础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一是投资6000余万元的瑞士印象街工程,已于7月15日开街运营;二是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已完工;三是投资1600万元的拉洞台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客休憩室已全部竣工;投资300万元的白杨沟、拉洞台、高塄村三个农家院示范点工程已竣工;四是扶持60万元资金的阿柔、扎麻什草原驿站项目主体已完成;五是白杨沟、扎麻什东西沟露营基地大门、管理房及停车场工程全面完工;六是宗姆廊桥、花卉设置全面完成;滨河路停车场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投资80万元的旅游公厕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八是按照全省公路干线、重点景区卫生整治的安排部署,我县就卓尔山、鹿场、阿咪东索等重点景区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有效,通过捡运垃圾、覆土绿化、行业监管,使景区卫生、服务管理全面改观。
(三)突出特点,树立品牌,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成绩显着。一是注重网络宣传,充分利用网站、网络、微信、微博等平台,拓展宣传渠道,开拓客源市场,开通了官方旅游微信平台— “天境祁连”,将祁连旅游景点、旅游服务、线路安排、饮食、酒店、购物等旅游信息通过网站宣传,让更多游客了解祁连,走进祁连,增加祁连游客量;二是借助《假日自助游》、《东方之旅》、《华夏旅游》和《自游自在》等旅游杂志,全力加大旅游淡季我县对省外的宣传力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为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与西宁城北区、大通、门源、民乐、甘州区签订了最美国道227风景线6县联盟协议,启动了景区智慧旅游创建工作 ;三是借力各类宣传推介会,分别组织人员赴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宣传推介会,在西宁举行祁连首场旅游专题推介会,与省内150余家国际、国内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参加了海北州旅游局组织的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及敦煌 “大美青海.梦幻海北”旅游宣传推介会; 四是借助“中国最美丽的草原—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以及我县各乡镇举办的那达慕大会、“六月六”花儿会、清真美食文化节等各类节庆活动,以会营销、以节造势、以势兴旅。
(四)注重实效,加大培训,旅游行业自身建设效果明显。一是我局重视全县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组织导游人员参加了全省导游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我县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4月12日,结合省旅游局“送教上门”活动,聘请省旅游局培训中心及青海宾馆和西宁大厦多年从事饭店管理、培训、实践的专业老师授课。我县餐饮、宾馆服务人员共70余人进行了为期3天的技能服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树立祁连良好服务形象,使我县旅游环境不断净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同时,为规范全县旅游市场,4月中旬,我局联合物价所、公安、消防、工商、卫生监督所等执法部门于近期部署开展对全县星级旅游企业(宾馆、农牧家乐、旅游购物店、旅游景区)集中对全县 26家涉旅企业开展了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和价格检查,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我县财政有限,旅游投入和实施难度较大,旅游要素配置不够完善、串珠成线功能不强、旅游产品呈现断链。
(二)县域景区化规划滞后,未能全面体现县域内历史文化游、观光游、生态游、极地游、探险游的旅游资源禀赋,使 “旅长游短”问题依然突出,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低及部分景区承载压力过大。
(三)冬季旅游产品短缺,成为我县旅游四季均衡发展的一大瓶颈;加之部门联合执法力度不够,导致旅游市场、尤其家庭宾馆、农家宾馆呈现出真空管理,无序拉客、任意欺客等众多不良现象。
(四)旅游商品企业缺乏资金扶持,弱、小、散现状无法改观,加之与市场接轨能力薄弱,对品质性、代表性、特色性的商品研发积极性不高,这与旅游市场及游客需求不够匹配。
三、下一步旅游工作思路
(一)是立足文化旅游融合,不断加强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文化游。一是加强宣传,努力创建文化旅游品牌。依据我县中国最美丽草原——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全国绿色美食节等节庆品牌进行重点培育和宣传,逐步将阿柔逗曲、阿柔婚俗、郭米则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我县民族民俗文化精品,丰富我县旅游的文化内涵。二是借势营销,加大旅游对外影响力。一要借助“户外活动”等影响力大的品牌文体活动拉动旅游,提升我县旅游知名度。三要借助东方瑞士水世界项目,冬季摄影展以及全省冬季旅游启动大会等活动,拉动我县冬季旅游,促使我县旅游四季均衡发展。三是依托资源,有序开发旅游商品。将祁连宝玉石、牛羊头饰、唐卡、民族刺绣等地方文化产业逐步转化为旅游商品,其一方面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另外可增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二)立足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生态游。一是立足我县县域景区化战略目标,首先认真按景区化标准,全力协调做好县域景区化总规,逐步开发极地、探险游览胜地八一冰川和黑河大峡谷,为探险旅游者开辟新的产品,成为我县旅游发展的新引擎。二是认真按照全县“三城三区”创建中园林城镇工作的目标,积极协调推进总投资3900万元的宗姆公园项目,分期实施宗姆公园大门、管理房、广场、营地、茶社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游客搭建休闲及旅游平台。三是依托我省祁连山风光带打造平台,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配置,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在冰沟建设总投资约2000万元的自驾房车露营基地,有效拓展我县旅游产品,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四是强化我县城市导服系统建设, 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全力打造一处西部旅游度假胜地。五是立足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在认真踏勘、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开发西部最美观景台——八宝林海观景台,进一步完善门禁、游客服务、栈道、休憩等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县域旅游观光、极地体验的一大亮点。
(三)立足旅游市场净化,不断强化旅游行业管理,打造文明游和乡村游。一是认真按照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确定的主题,强化对旅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组织开展有效的行业监管及执法检查,全面规范、净化旅游市场,打造人景合一、城景一体的旅游环境,促进文明游。二要按照农区以农家乐示范点、牧区草原驿站的体系开发模式,积极融入地域文化,呈现民族餐饮特色,推进我县单一的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和复合型的旅游方向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