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牛沟:“党建+”工程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
|
按照省州县总体部署,野牛沟乡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结合“三年行动”“主题党日+”“马背七彩轻骑队”和区域“户长制”宣传等活动,创新党建思路,丰富党建内涵,探索建立“党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第一线争当绿色先锋,将组织建设活化为生态环保的内生动力,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压实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管护站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贯彻落实“河长制”,落实“河长”25人,乡级河长巡河80余次、村级河长巡河120余次,促进“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从“见河长”到“见实效”转变,持续推进河道长治久清保卫战。同时,对设置的无职党员,实行“党支部分片+党员包干”模式,紧盯全乡草山、林地、河沟渠道、县乡公路等重点区域,全乡近110余名党员担任义务生态管护员,轮流进行“拉网”式巡逻,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积极上报并迅速整改,做到了项项抓落实、件件促完成。坚持把生态环保作为“作风突出”学习教育常态化和践行“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的使命,全乡上下按照“乡督导、村负责、户落实”的总体要求,实行全民参与、整体联动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格局,全面开展乡村两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宣传和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带头参加渠道清理、卫生环境整治、卫生检查大评比等活动,引领群众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中来,树立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形象。近期组织党员群众300余人次,整理“乱堆乱放”30余处,清运垃圾60余吨,全乡卫生环境有了明显改观。按照“生态立省”和“牦牛产业”战略部署,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牧户”的创业带富模式,大力推进牧民合作社组织建设的党建工作力度,不断壮大农牧民合作组织,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成为生态绿色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和中坚力量。同时,创新产业调整思路,持续推进党组织+合作社+村集体经济+产业帮扶“发展模式,打造高质量特色产业,助推生态绿色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