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宝镇:突出重点塑品牌 精准普法促实效 |
|
|
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八宝镇紧紧围绕“打造法治强镇,构造和谐八宝”这一中心,以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为重任,以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依法行政为目标,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全力抓好“七五”普法工作,为创建“平安八宝”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动八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成立了八宝镇“七五”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评查”“谁分管谁普法谁负责”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同时,镇党委组织召开5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突出解决重难点问题,全力保证了全镇“七五”普法工作顺利开展。周密制定规划,稳步推进普法。本着“早计划、早行动”的原则,根据全县“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县委、县政府“七五”普法规划的相关要求,研究制定了《八宝镇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八宝镇“七五”普法工作规划》,切实为“七五”普法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建立健全了八宝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八宝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八宝镇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制度、以案释法制度等机制,并严格落实宪法宣誓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全镇干部的宪法意识。发挥职能优势,开展精准普法。发挥“三老”人员、村警、人民调解员的能动性。积极组建普法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三员”宣传队伍,围绕脱贫攻坚、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通过“以案释法、以案学法”等多种方式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尤其在疫情期间,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扎实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法治宣传行动,引导全镇干部依法行动、依法办事、依法行事。累计发放法律书籍10000余册,各类宣传材料10万余份,开展“以案释法”专题活动10余场次,受教群众达4万余人次,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同时,在各村、社区建立法律图书角20个,使法治宣传形式更生动、效果更突出。发挥宗教教职人员的特殊性。以主麻日讲“卧尔兹”活动为契机,围绕宪法、民族团结、宗教事务条例等内容,对广大信教群众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广大信教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巩固了宗教寺院法治宣传教育成果。发挥镇属各单位、各科室的行业性。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日、“6.25”全国土地日、“6.26”禁毒日、“12.4”宪法宣传日等法治宣传主题教育日,集中开展宣传活动,有效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累计悬挂横幅200余条,发放法律书籍1万余册,各类宣传材料10万余份,制作大型法治宣传标示牌2个、法治展板12块。发挥村(居)法律顾问及法治副书记的专业性。积极协调村(居)法律顾问团和法治副书记不定期开办“法治小课堂”,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同时,依托村(居)法律顾问、法治副书记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向广大群众讲解评析婚姻继承、房产买卖、交通事故赔偿等生活中的常见案例,让大家“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真正起到以案释法、以情感人、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举办“法治小课堂”5场次,案例讲解评析40余场次。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性。在巩固橱窗、板报、宣传栏、现场解答、以案说法等基层宣传阵地的同时,开设“美丽幸福八宝”微信公众号“普法课堂”专栏,并利用“两微一端”(法治祁连、村级微信群、手机村(居)务通)等载体,不断拓宽普法宣传面。累计推送各类相关信息3000余条。多措并举普法,提升法治效果。“一周一法”学习,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建立“每周当家法”学习制度,充分利用“周一例会”进行“一周一法”学习,切实提高了全镇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依法办事能力。同时,开展公职人员网络在线学法考试,强化干部的学法自觉性,营造了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一月一法”宣传,增强依法行事能力。积极探索“党建+法治”模式,结合“支部统一党日”活动,扎实开展针对性强、“接地气”的“每月实用法进万家”活动,规范干部群众日常行为,提高干部群众法律意识。“一季一巡回”宣讲,巩固普法成效。搭建“法律大篷车”,在各辖区、各场所、各寺院等巡回宣讲《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城乡规划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为维护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目前,共开展“法律大篷车”活动14场次,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举办《民法典》《宪法》专题学习培训会8场次,组织村“两委”、法律明白人、普法骨干、人民调解员、宗教教职人员等开展法治培训班30余场次,切实提升了干部的法治意识。“一年一评比”活动,推进“四治合一”。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扎实开展“比家风家教、亮村规民约”评比活动,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引导群众维护宪法权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并利用“道德讲堂”,组织开展弘扬优良家风家规等主题活动5次,引导群众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积极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树立榜样和标杆45名,进一步促进了法治建设的家庭力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