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堡镇峨堡村的藏族村民仁青多在朋友圈发了一段小视频:骑马的游客,视频中有七八名游客在排队骑马,这是发生在仁青多自家牧家乐的一幕。
5年前的仁青多还是一个贫困户,他带着妻子和儿子,还有11头牛和140多只羊独立生活。文化水平不高的仁青多,没有一技之长,只有给别人放牧赚钱养家,2015年,他被定为贫困户。
“扶贫先扶志”,仁青多在党员干部的帮扶下,有了自主发展的意识,他借了4顶帐篷,拉着4匹马,在峨堡镇宁张公路200公里处开起了牧家乐。妻子备了一些糌粑、酸奶等美食,他除了给游客销售食品,还牵马为游客拍照,两个人的收入不断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
“共产党就是我的恩人,能住上新房、喝上自来水,脱贫过上好日子,全是共产党给的!忘了什么,也不能忘了共产党的恩情!”这是卓玛奶奶经常说的感恩话语。卓玛奶奶是峨堡镇峨堡村的脱贫户,是峨堡镇2018年底实现脱贫的130户31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员,老人脱贫后,最想感谢的是党的恩情。
峨堡镇党委书记如意说:“全面建成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我们将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心间,带着各族群众走向小康!”
如意书记说,峨堡镇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通过2019年电网改造项目正在解决204户牧民家庭的用电问题;实施36套危旧房改造项目保障每一户牧民有安全住房。现在,峨堡镇建设完成了峨堡村高原美丽乡村广场、村集体经济综合商贸楼和污水处理厂等建设项目,落实了农牧民综合培训中心、白石崖村野生沙棘厂项目,还研发了金露梅藏茶。
记者了解到,黄草沟村和芒扎村利用县委组织部2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投资本村养殖大户,每年分红2万元左右;峨堡村和白石崖村分别发展了租赁产业和合作社产业,到2019年底,峨堡镇4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峨堡镇深入开展“补针点睛”行动,对教育住房医疗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就业扶贫等4个方面17项工作全面开展查漏补缺,204户无电户实现通电,80户贫困户住上了新房,为73户贫困户打机井,41户贫困户通自来水,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元旦才项你们听说过没,他可是全国的道德模范,我们组织全镇各民族群众学习他的事迹,在他的带动下,我们镇的风气越来越好,大家越来越团结。”说起村里的典型,如意的话语中满是骄傲。
如意所说的元旦才项,是一名党员。45岁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1998年,黄草沟村的元旦才项得知村里哈乐、伦多两位老人没有子女、无人赡养,便带着面粉、清油等生活必需品去探望,当他看到老人睡在冷炕上,吃了上顿没下顿,随即产生要照顾两位老人的想法。
他向妻子说出想法后,虽说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妻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此,夫妻俩每天为老人梳洗、做饭,费尽心思改善老人的生活。
2018年,98岁的哈乐老人因肺心病等多种疾病,躺在床上不能自理,元旦才项夫妻俩不分昼夜轮流看守、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得到了好转。两位老人逢人就说:“20年来,元旦才项夫妻俩像亲生儿女一样照顾我们,我们吃得好、穿得好,感到非常幸福。”
在芒扎村大家喜欢称呼村里的“两委”成员冶海宝为“现代愚公”。在村里豹子崖路段,每逢冬季雪天、夏季雨天,他总是第一时间,带着妻子开着皮卡车赶到现场。在冰冻的路上用砂石把路面坑洼填平,徒手搬离山上滚落的大石头,几公里的路,常常需要好几天才能修整好。
6年来,冶海宝累计维修道路20多公里。他不仅是“现代愚公”,还是村里老人口中的“尕宝”,冶海宝主动与村里一名建档立卡户才华本结对认亲,帮扶这个非亲非故的贫困残疾村民。
为了方便才华本看病,冶海宝帮助才华本在县城租了间房,经常陪才华本老人聊天唠嗑,主动关心才华本生活,给他送酥油、糌粑和冬肉,解决了才华本老人的后顾之忧。
热心的冶海宝但凡听到村里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这些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民族团结情谊也越来越浓。平时谁家有什么事,我们大家都会去帮忙。”冶海宝说,大家团结在一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古城峨堡,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相助、同心筑梦,用善与美托起团结新高度,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勠力前行,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