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祁连概况 领导风采 政务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应急管理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办好“农牧民夜校”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    时间:2020年07月31日    

            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突出党建引领,坚持扶贫与扶智双推进,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开办“农牧民夜校”,“点对点”“面对面”讲理论、送政策、教技能、解困惑,把培训班办到群众“家门口”,成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充电站”。

            聚焦“主阵地”精细办校。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为农牧民夜校的“主阵地”,用活用足党建资源,配强师资力量,为提升农牧民素质搭建了学习储能的大平台。“三个一”标准建设教学阵地。充分发挥村级活动中心和远程教育平台教育党员、传授技能的作用,按照每村有一处不小于40平方米的教学活动场地、一个运转正常的视频课件收视系统、一套规范的夜校管理培训制度体系的“三个一”建设标准,着力打造标准高、功能全的党员群众学习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农牧民夜校”45个,村级覆盖率达100%。“多渠道”选优建强师资队伍。坚持从源头上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组织委派、群众推荐、培训上岗三种方式,科学统筹建立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基层治理等专业“师资库”7个,精心挑选21名专业技能突出、工作经验丰富的乡镇领导、站所干部、第一书记、农技专家、致富能人等组成优秀讲师团,以轮流授课的形式,为农牧民群众“传经送宝”。

           培训“有计划”按需施教。结合农牧区群众生活实际,科学设置“课程表”,满足农牧民群众所需,积极引导党员群众转变思想主动学,确保学以致用有效果。“四点”工作法精制“培训菜单”。针对农牧民群众需求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建立精细化施教计划,科学设置政策法规、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移风易俗、安全常识、就业技能、健康卫生、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旅游业服务等11类实用课程,通过培训内容由群众“点单”、培训方式由群众“点选”、培训教师由群众“点将”、培训效果由群众“点评”的形式,引导农牧民群众学生学懂,确保学有所攻、学有所获。“分区”施教贴近农牧区实际。针对群众居住集中、易于召集的村,按照“就近学、闲暇学、规律学”的原则,每周安排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教育培训。针对群众居住分散、召集困难的村,按照“定点学、定期学”的原则,每月召集一次不少于4小时的教育培训,让新知识走进农牧民头脑、新思想走进农牧民心坎、新技能走进田间地头、草原帐篷,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素养。

           教学“多模式”突出成效。以“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代替单一的课堂教学,既让群众有兴趣、学得进,也让教育培训有效果、用得上。活用“平台”显实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手机村务通APP、电商等“互联网+”平台,探索把农牧民夜校和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相结合,在强化教育提升基层群众整体素质和创业积极性的同时,精准链接农牧民关心的农畜产品销售、网上招聘等信息,让农牧民足不出户学电商、销产品、创就业。今年以来,农牧民夜校通过“互联网+”平台,带动农牧民群众就业创业人数达80余人,网上销售牛羊肉等农畜产品150余吨。创新“模式”大课堂。推行“党支部+农牧民夜校+党员活动室+科技专家团+示范操作”的教学模式,形成农牧民夜校组织管理、课堂教学、交流讨论、专家指导、操作实践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课堂,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言传身教讲操作,农牧民进课堂扎扎实实学习政策理论,做到理论与政策同讲、技能与操作并进,群众既能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又能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截至目前,每个农牧民夜校组织教育培训课达20余次,参与群众达18000余人,其中贫困户3000余人,致富带头人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