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祁连概况 领导风采 政务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应急管理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公共资源配置 > 社会事业
        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三措并举锻造脱贫攻坚过硬队伍
        来源:    时间:2019年12月31日    

        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牢固树立抓党建促脱贫的鲜明政治导向,把脱贫攻坚作为干部培养锻炼的主阵地、干事创业的大舞台、选拔任用的主渠道,通过导向引领、分类施训、激励保障“三措并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队伍保障。

          鲜明导向引领,激发扶贫干部内驱力

          通过精准化选派、实效化考核,钉牢脱贫攻坚“干部桩”。精准化选派,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单位推荐、纪检监察部门审定”的“三荐一审”方式,在省州选派18名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全县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库”中精准选派72名政治坚定、责任心强、善做群众工作、熟悉基层情况、作风硬朗、综合素质高的干部,担任非贫困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充实基层战斗堡垒力量,实现全县45个行政村选派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实效化考核,紧盯扶贫工作主责主业,建立“日考勤、月督查、季汇报、年考评”机制,采取“工作日志+考勤登记”量化每日考勤,每月对“第一书记”在岗情况、工作开展情况等进行督促检查,每季度组织召开“第一书记”工作汇报会,逐人交工作答卷、找问题差距、谋脱贫思路。实行扶贫工作年度专项考核,通过深入现场看成效优不优、走访入户看帮得实不实、民主测评看群众满不满意,倒逼扶贫工作队员聚焦主业抓扶贫。充分运用奖惩机制,在脱贫一线释放“以成绩作评价、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大力营造敢于负责担当、争相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2016年以来,召回调整“第一书记”3名,通报批评10名,44名优秀扶贫工作队队员受到表彰,向上级和派出单位推荐提拔7人,38名县乡扶贫干部列入科级干部后备库。

          坚持分类施训,激活扶贫干部源头水

          把脱贫攻坚列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坚持“供需结合”,在“精准滴灌”中输送“养分”,聚焦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培养造就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在培训对象上,对乡镇部门领导干部进行拓展性培训,培养研究攻坚问题、解决攻坚难题能力;对200余名第一书记、行业部门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进行提升性培训,培养组织协调、政策运用能力;对500余名村“两委”成员、驻村干部、本土人才进行基础性培训,培养政策宣传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致富带富能力。在培训内容上,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扶贫政策、地方配套措施作为学习培训的“必修课”,把“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和“八个一批”行业扶贫普惠政策作为“攻坚课”,把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作为“重点课”,做实脱贫攻坚“文章”、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提升扶贫干部脱贫攻坚的能力本领。在培训方式上,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参观考察与调查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交流探讨相结合,着力提升扶贫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截止目前,举办各类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47期,全覆盖培训扶贫干部2000余人次,先后组织500余名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赴大通县、贵德县、泽库县、贵南县等地“取经”。

          强化激励保障,提振扶贫干部精气神

          出台关心关爱干部身心健康十二项措施,坚持工作支持、心理关怀和生活关心“三位一体”鼓干劲、提士气,凝聚决胜脱贫攻坚强大精神力量。工作上支持,落实扶贫工作队每年2万元的工作经费、乡镇基层补贴和意外伤害保险,把兑现扶贫工作队员津贴补贴情况纳入县委专项督导范围,让基层干部干事有经费、工作有劲头。制定《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明晰容错纠错11种具体情形,列出容错纠错“正面清单”,为扶贫干部既套“紧箍咒”又带“护身符”。建立澄清保护机制,对反映失实,确属被诬告的扶贫干部,通过在被反映人单位或居住地,召开座谈会、下发通报等形式,及时澄清正名,旗帜鲜明予以保护支持,让扶贫干部大胆放手干事创业。心理上关怀,定期与扶贫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做到有思想异常、生病住院、意外伤害、家庭困难、工作遇难题“五必访”,准确掌握扶贫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解心结、卸包袱,解决后顾之忧。生活上关心,完善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干部体检档案、重大情况报告和救助等机制,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预防,累计为300余名扶贫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定期疗休养制度,分两批组织61名基层干部赴厦门、桂林疗休养。严格落实年休假制度,对因工作原因未安排休假的扶贫干部,按规定支付未休假工资报酬。建立5万元家庭困难基层扶贫干部专项关爱帮扶资金,对因病、因灾的困难干部家庭给予救助,先后救助困难干部30人次,落实帮扶资金4万元,打造更有温度的干事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