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基本原则
1.1 依靠科学,加强协作
1.2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1.3 依法监督,科学管理
2 编制依据
3 适用范围
4 事故分级
4.1 一级事故
4.2 二级事件
5 组织领导
6 预警预防机制
6.1 报告责任制度
6.2 预警预防行动
7 应急响应
7.1 分级响应
7.2 预案启动
7.3 响应程序
8 新闻发布
9 应急结束
10 应急保障
10.1 通信保障
10.2 医疗保障
10.3 治安保障
10.4 资金保障
10.5 技术保障
10.6 宣传教育
10.7 督导检查
11 后期处置
11.1 善后处置
11.2 总结评估
12 附则
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对可能出现的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紧急事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依法保障公众用药(用械)安全。根据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人民政府和海北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总体部署和统一安排,制定本预案。
1 基本原则
1.1 依靠科学,加强协作
提高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防止各种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以下简称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滥用对社会的危害,确保社会稳定。
1.2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全县不良事件应急处理的领导和现场指挥工作。
1.3 依法监督,科学管理
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不良事件实行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贯彻依靠科学技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的方针,实施科学监管。加强日常监督、监测、评价,开展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关注药品和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危险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
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实施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恶化监测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内突然发生,造成群体健康损害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4 事故分级
按不良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不良事件分为二级。
4.1 一级事件(Ⅰ级):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超过50人,且有特别严重的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出现3例以上死亡病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他特别严重的不良事件。
4.2 二级事件(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已知发生率的2倍以上,发生人数超过30人,且有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出现死亡病例;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严重不良事件。
5 组织领导
5.1 为做好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不良应急处理工作,各成员单位为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部门。
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在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总体负责对全县不良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宣布不良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命令。
(3)领导、组织、协调应急处理中重大问题。
(4)负责应急救援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负责发布重要新闻信息。
(5)负责向县委、县政府及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情况。
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局。主要职责是:
(1)负责不良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组织不良事件的评估,提出应急处理建议和措施。
(2)组织协调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解决不良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3)贯彻州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
(4)汇总情况,按事件等级管理权限,适时发布公告。
(5)负责组织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5.2 各乡(镇)应成立相应的不良事件应急处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主要负责是:
(1)负责本辖区内的不良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决策和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救援,制定控制措施。
(2)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不良事件的调查研究、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及善后处理等工作。
(3)督促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并监督执行。
(4)教育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加工)、经营企业法人牢固树立第一负责人的意识。
(5)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不良事件的防范和准备工作。
5.3 各级应急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向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负责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启动准备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保障整个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并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5.4 有关部门职责
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下设警戒保卫、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事件调查五个工作小组。
5.4.1 警戒保卫工作组:由县公安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县公安局主管副局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营救受害人员,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现场,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配合食品药品部门对麻醉、精神药品群体性滥用事件的调查、核实,开展对不良事件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负责对设计假劣药品和不合格医疗器械引起的不良事件的查处;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现场安全和社会稳定。
5.4.2 医疗就和工作组:由县卫生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县卫生局主管副局长任组长。主要责任是:建立稳定的不良事件救援队伍和急救场所,储备必要的医疗物质、设备;实施发生不良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指导急救人员迅速展开抢救工作,力争将人员伤亡数量降到最低程度;尽快查明事件原因,协调有关部门对事件造成的危害采取措施;确保统计人员伤亡数字,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抢救工作的进展情况。
5.4.3 后勤保障工作组:由县经贸委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县经贸委主管副主任任组长。主要负责是:根据不良事件应急事故情况,协调有关部门调运应急储备药品及医疗器械,统筹调度,有偿调拨,保证储备应急药品的供应。
5.4.4 善后处理工作组:由不良事件发生所在地政府负责,不良事件所在地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主要负责是:根据实际情况协调民政、劳动保障、保险等部门,做好伤亡人员善后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及时向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善后处理情况和动态。
5.4.5 事件调查工作组: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副局长任组长。主要负责是:负责不良事件信息收集、分析、评价,调查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做出调查结论,评估不良事件影响,提出不良事件防范意见,并及时向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件调查情况,为不良事件后期处理提供依据。
5.5 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职能室职责:
5.5.1 市场稽查科:处理二级不良事件并协助处理一级不良事件涉及假劣药品、非法或不合格医疗器械问题的主要办事机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和一级麻醉、精神药品突发性群体滥用事件,组织调查、确认和处理;对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并已经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组织部署市场监控;负责统筹管理;承担沟通联络、组织协调工作,确保联络网络的畅通;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及整理相关资料,起草文件和提出相关决策意见。
5.5.2 县药检所:负责药品与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测与结果上报,配合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完成相应工作。
5.5.3 专家委员会: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县卫生局设立相应的不良事件专家委员会,负责对本地区内不良事件技术问题进行咨询和研究,为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6 预警预防机制
6.1 报告责任制度
6.1.1 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戒毒机构发现不良事件时,都应及时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迟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
6.1.2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稽查科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承办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资料的收集、核实、评价、反馈、上报及其他有关工作。
6.2 预警预防行动
6.2.1 信息通报
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应当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并向不良事件可能涉及的区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对有安全隐患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向各有关部门进行通报。
不良事件的信息,应征得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同意后,上报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社会公布,对可能引起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务必使公众了解身边可能存在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隐患,减少用药(用械)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6.2.2 预防行动
对可能发生不良事件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报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析、评价后,决定是否采取警示、通报、暂停使用等预防措施。
7 应急响应
7.1 分级响应
依照不良事件的不同情况和严重程度,将不良事件划分为两个等级。
7.2 预案启动
依不良事件的级别分别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认定后宣布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7.3 响应程序
7.3.1 一级响应
(1)生产、经营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向所在地的不良事件应急领导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一级不良事件的药品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在24小时内发出通知对所有市场上销售的该批次产品暂停销售,并与24小时内汇总该药品或医疗器械在全县的销售情况,上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立刻停止使用该药品或医疗器械,统一封存。
(2)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州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会同县卫生局向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以及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或省药物滥用监测中心报告;涉及特殊药品群体滥用事件,要会同县公安局报告州公安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报告后,立刻指定专人查收或组织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医疗卫生机构在24小时内填写《药品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同时按要求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送有关资料;医疗用麻、精药品出现群体滥用性事件时于24小时内填写并上报《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医疗器械出现群体不良事件于24小时内填写并上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3)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的同时负责核实不良事件的情况,发生不良反应和死亡病例人数。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掌握不良事件的第一手资料。核实该产品的生产批号,依法对引起不良事件的药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对经确认为假劣药品、非法或不合格医疗器械引起的不良事件,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有关规定处理。
(4)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立即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理措施,并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发生医疗用麻醉、精神药品泛滥引起的群体性药物滥用事件,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应根据产生滥用性的表现和严重成都,密切配合,同时开展医疗救治和强制戒毒工作。
7.3.2 二级响应
(1)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县是皮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向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二级不良事件的药品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在24小时内发出通知对发生地辖区内销售的该批次产品暂停销售,并于24小时内汇总该药品或医疗器械在发生地所在辖区内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上报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卫生机构立刻停止使用该药品或医疗器械,统一封存。
(2)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指定专人查收或组织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在24小时内填写上报《药品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同时按要求报送有关资料;医疗用麻、精药品出现群体滥用性事件时于24小时内填写并上报《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医疗器械出现群体不良事件时于24小时内填写并上报《可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组织人员对本县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并于2小时内上报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密切跟踪事件发展,将病例报告、既往数据资料、文献资料等其他相关检索资料汇总于24小时内上报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会同县卫生局组织核实不良事件的情况,包括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药品或医疗器械名称,不良事件表现,发生药物滥用性的严重程度,向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厅和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或省药物滥用监测中心报告。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掌握不良事件的第一手资料。明确该药品或医疗器械生产批号,依法对该批号所有产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协助医疗机构对需要救治的患者实施救治。麻醉、精神药品的群众滥用事件要会同公安机关进行查实。
(4)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在本县辖区内对该药品或医疗器械做出警示;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和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县药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本辖区内依法采取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并上报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医疗用麻醉、精神药品,应会同公安机关做好出控制措施,并上报州公安局。如设计疫苗接种,要及时与县疾病控中心进行沟通。
(5)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立即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理措施,并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发生由于医疗用麻醉、精神药品滥用引起的群体性药物滥用事件,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应根据产生滥用性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密切配合,同时开展医疗救治和强制戒毒工作。
8 新闻发布
一级不良事件,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国食药监办[2005]329号)的规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发布情况。
二级不良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由省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对需要发布的不良事件,由省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做出决定,报请省政府同意后发布,并及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9 应急结束
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住院病人不足5%后,一级事件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二级事件由州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结束,同时由州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10 应急保障
10.1 通信保障
启动应急机制后,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派专人24小时值守通信网络,接听电话、传真。相关机构明确联系人,公布联系方式,确保信息通畅。
10.2 医疗保障
卫生行政部门组建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和指定急救机构。
10.3 治安保障
公安机关负责对应急各阶段、各场所、运输等治安保障。
10.4 资金保障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处理不良事件所需政府投入资金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10.5 技术保障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各种医疗器械、重点监测品种、通报品种、滥用现象严重品种,结合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对不良事件的相关科学研究,加强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
10.6 宣传教育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对待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加强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提高全民对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意识。扩大合理用药宣传,防止因不合理用药、用械而带来的不良事件。指导媒体正确宣传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避免社会恐慌。
10.7 督导检查
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派出督查组,对各地得不良事件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11 后期处置
11.1 善后处置
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违反《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给药品或医疗器械使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属医疗事故的按医疗事故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1.2 总结评估
对每一起不良事件,按不同的预警级别由主管机构组织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12 附则
12.1 名词术语定义与说明
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指突然发生的,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段,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
麻醉、精神药品群体性滥用事件:指医疗用麻醉、精神药品用于非医疗目的过程中所造成的多人以上不良事件。
假劣药品、非法或不合格医疗器械引起的不良事件:指在同一时段内、同一种假劣药品、非法或不合格医疗器械对使用人群造成的多人中毒、伤害事件。
12.2 报送资料要求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1)事情发生、发展、处理等相关情况;
(2)药品说明书(进口药品需提供国外说明书);
(3)质量检验报告;
(4)是否在监测期内;
(5)注册、再注册时间;
(6)药品生产批件;
(7)执行标准;
(8)国内外药品安全性研究情况、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文献报道;
(9)典型病例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10)报告人及联系电话。
医疗卫生机构:
(1)事件描述
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药品名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要表现、诊治过程、转归情况、在该地区是否为计划免疫药品。
(2)典型病例详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3)报告人及联系电话。
12.3 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对本预案进行评审和调整。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或在执行中发现重大缺陷时,由县不良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及时组织修订。
12.4 本预案由县不良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12.5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