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青海省委政法委、青海法制报社举办的庆祝建党百年暨《青海法制报》创刊40周年之“庆百年华诞·看法治青海”大型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此次大型采访活动将追寻建党百年来我省政法系统的辉煌历程,感悟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突出法治媒体办报宗旨和特色,努力践行法治媒体人的初心,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高昂旋律,推动融媒体发展,全面提升传播能力现代化水平和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在创新发展中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礼赞新时代、讴歌中国梦的时代强音。活动将陆续深入我省8个市州,对平安建设、民族团结、市域社会治理典型、亮点集中采访报道,进一步讲好青海政法故事,加强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典型亮点推广,提升法治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前言
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默勒镇:雪山脚下的和谐小镇
山间的风吹动着远处的经幡,站在山脚下,就连山上的雪也被吹得零零星星打着转,消散在阳光下。
一路向北,穿过散漫的牦牛群,4月28日,省委政法委、青海法制报社“庆百年华诞·看法治青海”采访团一行5人来到距离省会西宁221公里的海北藏族自治州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默勒镇。
如今的默勒镇,通过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基层治理功能,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举措,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不断夯实,群众安居乐业的愿景不断实现。
十人联户,做好群众的调解人
矛盾纠纷化解是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担负着重要作用。
默勒镇是一个人口不多、群众居住相对分散的牧业镇。常年来,草场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遗产继承纠纷等成为这里最常见的矛盾纠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
默勒镇以探索“十人联户”工作机制为着力点,建立健全例会记录表、信息收集登记表、代办事项登记表等,积极开展政策宣传、舆情收集、线索摸排、信访接待、纠纷调解等“一条龙”式服务工作。按照群防群治“定岗、定责、定区域”的要求,每村抽调10名信息员,组建“一长九员”工作小组,发挥地缘相近、人员熟悉、情况明了的优势,根据村(社)、集镇、乡属单位区域分布,将每个村划分为10个区域网格,明确职责区域界限。由每名信息员联系区域网格内30户左右牧户,协调处理各项工作。
4月8日,默勒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因遗产继承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才某生前有两个女儿,大女儿19岁,由他的前妻抚养。才某再婚生育小女儿后又离婚,小女儿11岁,跟着才某生活。3月15日,才某因病突然去世,留有24万余元存款、两人份的草场,在海北州和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城分别有一套楼房,在默勒镇留有三间房。
才某去世后,两个女儿争夺遗产的矛盾纠纷不断升级。大女儿认为父亲遗留下的财产属于姐妹共同财产,理应归姐妹两人所有;小女儿一方则认为,大女儿已成年,小女儿年纪尚小,且一直由才某抚养,财产分配应当有所倾斜。
姐妹之间的财产分割纠纷演变成两个家庭的纠纷,谁都不肯让步,多隆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并多次调解无果。
默勒司法所工作人员海红介绍,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当事人对接,了解掌握相关案情后,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调解过程中,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从情、理、法的角度,结合家庭伦理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劝解双方当事人,并详细讲解了民法典中法定继承的相关内容。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
默勒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马忠介绍:“不仅是化解矛盾,我们工作人员还深入村社,采取对象化、互动化、通俗化的方式,全面深入地排查摸底各村矛盾纠纷、苗头隐患、信访突出问题等,并组织精干调解人员,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集中排查化解,切实做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无事当有事抓’的工作格局。”
为民办事,做好群众的“当家人”
民生无小事。
“便民不是口号,服务才是目标。”进入老日根村综治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12个字。
默勒镇以综治中心作为抓手,立足镇情、村情,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为原则,结合“移动办”活动,深入村(社)。采取对象化、互动化、通俗化的方式,开展为民办事活动。
“每年6月到8月,牧民群众就要转场到夏季牧场,居住更为分散,来办事也更远了。群众来不了,我们就过去上门服务。”老日根村党委副书记、支部委员才郎东知布说:“目前,我们上门为群众办理最多的事务就是养老、医疗等手续,还有身份证件的办理。”
此外,老日根村还不断加大治安重点区域、治安乱点的专项整治力度,集中网格员和牧民党员在全村开展对盗窃、抢劫、诈骗、吸毒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线索排查和集中整治,严密社会面的动态管控,严防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
在海浪村,为民办事的脚步也从未停歇。八十多岁的老人拉某跟着四十多岁的小儿子一起生活,小儿子没成家,对拉某也不太孝顺,还不太上进,让拉某头疼不已。春节期间的一天,驻村第一书记王林刚好走到拉某家门口,“一进房子,到处冷冰冰的,老人可遭不起这个罪啊!”王林边说边亲自生起了火炉。
其实,拉某家的事时常牵着驻村第一书记王林和村“两委”的心,在他们看来,这个家完全交给拉某的小儿子不太合适,尤其担心拉某的小儿子在卖牛时不知价格行情“吃亏”。于是,大家合计后,王林找到了老人的大儿子,经过协商,决定草场归大儿子使用,并代为放养弟弟的40多头牛,但营利要归弟弟所有。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以及村民监督执行。
“我们不帮助他,他能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现在,拉某的小儿子是一名林业管护员,日子慢慢步入正轨,越过越好了。”王林说。
近年来,默勒镇突出为民服务的主题,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等工作推进到哪里,为民服务的脚步就跟进到哪里,不断转变作风,用自身形象引导和帮助群众。
法治宣传,做好群众的讲解人
法者,治之端也。
“我们深入学习宣传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安全生产、房屋拆迁、草原流转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维权、信访、调解、诉讼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彭毛多日杰说。他不仅是多隆村第一书记,还是村里的法治副书记。
“民法典施行以来,我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村里讲解了民法典中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以案释法,围绕婚姻、继承、合同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群众能听懂、真需要的法治专题宣传活动。同时,组织普法宣传员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并向沿街商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彭毛多日杰说。
马忠说:“默勒镇各个村经常开展民法典宣传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学习并运用民法典,自觉做民法典的实施者和传播者,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同时,默勒镇各村以“一月一课一法”活动的讲解,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大力普及农村经济管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与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联村联户、送法下乡、一村一法律顾问、以案释法等形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把“德治、法治、自治”作为抓手,通过各种政策宣讲、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提升大家的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维稳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
“这些年,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群众的法治意识越来越强了,学法用法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了。”马忠说。
郡县治,天下安。基层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终端,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只有基层治理好了,国家才能太平安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