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3+”模式增强生态管护“战队”内核力 |
|
|
一场秋雨一场寒。走进秋天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油葫芦管护站,奔流不息的黑河岸边山色葱郁,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满目苍翠,牛羊涌动,呈现出一派生态之美。迎着初升的太阳,管护站站长康德带领五名生态管护员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巡山工作,这是在海北藏族自治州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野牛沟乡祁连山国家公园油葫芦管护站撷取的一组画面。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围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为“美丽祁连,幸福祁连”建设加重底色渲染,聚焦绿色发展,画好筑牢生态防线。提高政治站位,架构新理念,深化新思想,夯实根基,探索和尝试“3+”模式,掘进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发挥一线生态管护员作用,让来自生产第一线的生态管护员变身“生态卫士”,以“一员多用”“一员多技”的多能型“战队状态”融入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大系统”,打通祁连山南麓祁连片区生态保护“最后一米”,站好“每班岗”,留深“每道痕”。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增强生态管护“战队”的人力物力智力“三力”建设,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借助“云端”推动管护工作实现网络信息全覆盖。充分发挥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新媒平台,设立“一村(社区)一管护员一微信群”“一河(湖)一管护员一微信群”,搭建生态保护线上宣传“微体系”,以巡护直播、拍摄小视频、资料“云”分享等方式进行“云端”宣传,确保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祁连山南麓祁连片区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法》《草原法》等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宣传乘云”飞入寻常百姓家。以“乡音土话大白话”讲解、现场科普、案例释法等宣传形式,搭建线下宣传“微平台”,使“线上+线下”立呈现生态宣传多样化。立足农牧区放牧地点偏远,群众居住分散、通讯设施简陋、信息闭塞等实际,组建“马背宣讲队”“摩托车宣讲队”“红马甲宣讲队”等宣传队伍,以夏季牧场、春秋放牧点为重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划分宣讲“单元格”,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方式,走遍山谷草原、深入牧圈帐篷、走进千家万户,把生态环保宣传到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累计发送线上信息700多条,“马背宣讲队”“摩托车宣讲队”开展宣讲30余场(次),发放宣传画册、藏汉双语资料等18000余份,参与牧民群众人数达27000余人(次)。德康说:“除了每天的日常巡护,生态管护员们还要挨家挨户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尤其到了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山林火灾容易发生,每年秋冬,走进牧民家中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是我们管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巡山过程中,发现被丢弃的垃圾,要及时清理,虽然比较辛苦,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好这里的山山水水,用我们的努力和奉献造福子孙后代。”同时,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采取“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生态管护员”三级模式构建“点成线、网成面”管护体系。以“网格+片区”,推进管护巡护专业化。寻求点上突破,构建网格(片区)巡护圈。按照方便管理、界定明晰、责任明确的原则,把全县16.26万公顷森林资源、111.95万公顷草地资源,划分为11个网格区,1341名管护员作为网格员,依托全县16座三防智能监控塔、200台红外相机、5座红外探头,以“人防+物防+技防”三防管护体系,及时监测排查辖区病、虫、盗、火管护隐患,依托河(湖)长制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推行“河(湖)长制APP”,以“互联网+”智慧监管对辖区河流、水库等实施动态管理,将八宝河、拉洞河等治理任务较重河(湖)道划分为16个片区,推行“分段包干”河道治理模式,按照“一公里一单位(部门)一管护员”确保河道治理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92%以上、测报准确率达84%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线上延伸,织密生态保护网。以管护站为中心扩大管护辐射,精耕管护“责任田”,在重点林区、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区、河(湖)道以“内嵌式”“地毯式”巡护巡查深入生态薄弱点,对违法占用林地、捕猎野生动物、非法采砂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预警—发现—报告—处置”闭环式管理。依托草地资源管理“一张图”动态监测体系,以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区为重点,通过“劝阻+教育”方式严管草原禁牧区和休牧区,实行“春季休牧、夏季游牧、秋季轮牧、冬季自由放牧”的草地放牧新模式,有效解决人、畜、草矛盾,草原生态和草畜平衡逐步走向良性循环。近年来,全县累计退牧还草17.5万亩、封育120万亩、治理退化草地8.5万亩,黑土滩植被盖度提高七成,鲜草亩产量从50公斤提高到350公斤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五矿和山东滨州援建项目的支持下,投资650万元,建成以生态监控、数据测报等为主的“综合指挥中心”,首开“云端祁连”先河。鼓励引导生态管护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活地图”优势,以手持巡护终端设备搭建本地终端“服务器”,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语音、文字、图片、地理位置等灵活信息与管护站实时互联,为群众提供日常应急救援服务,以“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人性化。在游客停驻点张贴标语并开展动态巡查劝说,引导游客绿色出行、环保出行,形成管护员引导、游客参与共建生态家园“微格局”。积极发动群众成立黑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协会、生态环境义务保护队等民间环保组织,通过“党员带头、生态管护员示范、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环境治理体系。先后有700余名基层党员群众加入到民间环保组织,清理林区、草原、河(湖)道、所在村(社)及周边垃圾102000余吨,栽植各类苗木3200000余株,为美化家园,建设绿色幸福祁连涂染绚丽色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