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源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赢得群众好评 |
|
|
|
来源:http://www.haibei.gov.cn 时间:2019年08月12日 |
|
|
|
|
近年来,门源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认识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按照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和州委建设“五个海北”要求,坚决扛起生态保护这个最大责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赢得群众好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引领,按照省委坚定实施生态报国战略的部署要求,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委中心组学习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制定出台了以《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县委、县政府认真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压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期保质完成整改。建立了环保督察边督边改工作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分片督导制和分片督办制度,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边督边改、坚持立说立行、坚持责任到人,注重一线督导、注重快速办理、注重实际效果、注重强化问责。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发现并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加强已整改问题的跟踪督导检查和“回头看”,对反馈问题和自行排查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再梳理、再排查,进一步巩固了整改成效,有效防止了问题反弹。东沙河村村民马进龙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群众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加强烈的保护意识,一些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及时整改,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群众当中牢固树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一是国土绿化工作。牢固树立抓绿化就是抓发展,抓绿化就是抓生态,抓绿化就是抓民生,抓绿化就是抓形象的理念,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工作。自2018年以来,累计投资15924万元完成植树造林32万亩。阴田乡村民马明全说:“这几年来植树造林中,村上群众义务植树的积极性很高,现在房前屋后、河道都种上了树,整个村庄都变绿了,环境越来越好了。”
二是“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建设。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强化领导、凝聚合力,创新推进、从严监管,扎实推进试点项目。青海省祁连山区大通河流域(门源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主要涉及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废弃矿山修复、基础支撑等5大项8小项工程共23项建设内容,总投资6.06亿元,占全州山水林田湖草项目总投资的40%。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按照《门源县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计划》的安排,开展了以清理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村内塘沟、“小广告”、牲畜粪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构建了“县负总责、部门督促协调、乡镇抓落实”的责任分担体系,职责分工明确,层层负责,农村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这个季节来这儿的游客很多,来了就炒菜、烧烤、乱搭帐篷,游客走后满地都是垃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自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我们自己自觉了,很多游客也自觉起来了,游客们走的时候把所有的垃圾清理干净甚至带走,让人看着也高兴。”麻莲乡村民马海明说。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编制了《门源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任务分工方案(2018—2020年)》,开展了渣土和建筑垃圾运送车辆的环保巡查和监管力度,督促施工场地严格落实“6个100%”控尘措施。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调取建材、冶炼、汽车维修行业企业名录,筛选确定调查对象,及时开展了摸底调查,对排查出的35家“散乱污”汽车维修点建立了档案,现场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讲解,督促企业设置了有效的污染防治设施。
二是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划、立、治”的工作要求,对全县120处水源地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印发了《门源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开展辖区内饮用水源地环境专项整治,通过绿化种植、清理垃圾、拆除养殖棚圈、与农户签订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协议、配备垃圾收集设备等措施进行整治。同时,加强企业水污染防治,实施了浩门镇污水处理厂原位提标改造和截污纳管项目,积极推进海北·山东生物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开展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结合河湖长制监管强化了大通河干支流水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打好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积极推进青石嘴镇和泉口镇垃圾热解处理站建设、垃圾收集转运设备配置等工作。开展了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清理整治工作,督促乡镇对辖区内的垃圾进行了清理,有效清除了卫生死角。同时,指导全县75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包括25家医疗卫生机构)注册纳入“青海省危险废物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全面启用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坚持发展与治理并举、属地管理、依法行政、维护稳定的原则,采取控制养殖场饲养规模、完善环保设施建设、开展禁限养区畜禽养殖场专项整治等方式,科学划定“禁限适”养殖三区,深化源头治理,促进畜禽养殖场健康有序发展,有效降低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以前发生在我们身边乱堆牲畜粪便等现象比较多,味道实在太难闻,影响村庄环境,整改清理之后好多了,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关爱。”北山乡村民蒋成财笑着说。
四是噪声污染防治监管工作。严格督促做好了施工工地建设活动和生产企业作业设备减震控噪,厂界噪声均达到相关标准,特别是在中、高考期间重点加强了噪声污染防治,确保中、高考期间考生安心备考参考,赢得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