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连:“四色齐绘”涂染乡村振兴全景图 |
|
|
近年来,365体育娱乐手机平台_足球比分365_office365个人邮箱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厚培组织优势、强化政策衔接、复壮集体经济,通过融合“党建红”“生态绿”“保障蓝”“致富金”四色,着力 绘就“村美民富人和”乡村振兴新图景。
“党建红”铸就乡村振兴发展“主心骨”。建强“桥头堡”,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擎”、158个基层党组织为“核心”、1443名农牧民党员为“先锋”、45个行政村为“战场”,优化“党建+乡村振兴”组织模式,深化组织体系建设“366”提质行动,以“五项指数”创评“六面红旗”活动为抓手,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制定党支部考核评价标准、党支部建设任务清单,推动全县7个乡镇50个村(社区)党支部全面达标,有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打造“生力军”,围绕村级换届,紧扣“三优三强三过硬”目标,选优配强村“两委”带头人,50名村(社区)全部“一肩挑”,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结构进一步优化。选派“急先锋”,结合脱贫攻坚驻村队伍工作实绩,持续精准选派70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广纳贤才,拓宽视野,把政治素质过硬、能力本领高强的65名致富能手、创业能人、乡贤达人吸纳到“两委”班子发挥优势,带队伍、强经济、促发展。集训“强本领”,依托“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农牧民技能培训”“双色”教育基地等载体,围绕“三农”政策、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方面,对村干部集中培训、充电提能。截至目前,举办村“两委”培训班8期、村干部培训班11期,累计培训人次达到1700余名。 “生态绿”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源动力”。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以5个管护中心为主轴、20个管护站为支点、45个村“两委”为核心、1600多名生态管护员为基础的“一轴多点”共建共管共享管护机制,全县252.89万亩公益林、77.67万亩天然林和1679.29万亩天然草场得到有效管护,真正做到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防,环境有人监督。扎实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圆满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紧盯重点区域,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全面回收处置农业废弃物,美丽乡村“颜值”越靓。打包整合乡村资源,依托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红利”,探索将农牧业功能拓展为集自然风光、亲子活动、住宿餐饮、团队拓展、科普体验、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加快“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让绿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保障蓝”巩固乡村振兴发展“基本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制定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坚持“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干部定期回访”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监测网络,每月跟踪监测,对重点对象定期检查、动态管理,持续跟踪收支,做到困难及时发现、行动快速响应、问题动态清零。全面开展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开展督导排查,抓好重点帮扶,强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截至目前,4786名建档立卡脱贫群众和57名边缘易致贫户致贫风险均已消除。加强搬迁群众转移就业工作,对6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集中安置点供水、供电、道路、取暖、排污、通信、亮化等基础设施“硬件”和公共服务“软配套”全面排查,全县134户437名建档立卡搬迁群众累计实现就业282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156人,发展种养殖业就业80人,务工就业46人。“致富金”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小高地”。厚植乡村产业发展沃土,以草原生态保护和草畜联动为重点,以规范化合作社为载体,打造以祁连藏羊、牦牛为主导,牛奶、禽肉、鹿产品、青稞、油菜等为辅助的特色产业结构。发挥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金祁连乳业等农畜产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拓宽企业加工领域、延伸产业链,完善“企业+合作社+直销店+电商+扶贫产品”营销模式,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立足区位优势,发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动效应,提升乡村旅游“造血”功能,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舌尖经济、民宿经济,构建政府引导、村“两委”牵头、农牧民参加的“全链条”产业化经营形式。截至目前,全县旅行业从业人员达1.3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9亿元。 |
|
|
|